带给你来自“中国IP展”的最精彩故事和最前沿设计资讯。

CCIP展丨阎崇年-大文化与出精品

日期:2018-10-23

各位大家好。今天天气特别好,天朗气清、惠风和畅,IP行业群贤毕至,所以我很高兴。

这次会议的组织者,全国政协文化文史和学术委员会的副主任、中国版权协会理事长阎晓宏先生邀我来,还请我讲一讲,我当初很纳闷,IP跟我有什么关系、怎么讲?IP是当代最新的课题,我是研究古代,没法对话呀,还一度犯愁没办法讲。

昨天(9月20日)提前来了展会(中国文化IP及创新设计展)一天,我转了转、再加上有人给讲一讲,我找到一点感觉——来学习,并且就学习的体会做个发言。


我发言题目是:大文化与出精品。


文化IP事业跟大文化有什么关系,跟出精品又是什么关系?在座都是文化人,而IP一旦应用起来就比较具体,比说故宫日历,一年销量几十万册,市场认可度很高。但这是微观。


先说说大文化


做文化的诸位要有天地胸怀,这个“天”主要是时间。我说从商朝有了甲骨文,到民国纪元的结束,纵向来3000多年,做IP首先要看到三五千年的中国文化,从这里找精华。横向就是空间,从我们960万平方公里的国土,或者说从明清强盛时候大约1400万平方公里的空间,来找灵感、找素材。

从宏观来说,中华文明五千年,我个人觉得是由五种文化组成的。

一、中原农耕文化

一家一户男耕女织,在明清强盛的时候,中原农耕文化辐射核心面积大约300多万平方公里,这是我一个省一个省加出来的。


二、西北草原文化

蒙古包一门一户,以牧放牛羊为主的游牧民族为主,就如《敕勒歌》所说,天苍苍野茫茫,风吹草低见牛羊。


三、东北草原文化

东北是游牧文化和草原文化,我经过研究以后认为属于森林文化。森林文化是茫茫丛林、皑皑白雪,我认为从文化的角度、从IP的视野范围内,大家对森林文化了解得还不够。


四、高原文化

两千米到五千米高原上的文化,大约有300万平方公里,有特色,这方面文化IP布局也可以考虑。


五、海洋文化

中国沿海和岛屿的海洋文化。过去,我个人觉得从秦始皇到蒋介石,都不够重视海洋文化,或者说历来不受重视,1949年以后情况有变化。清朝东北、黑龙江入海口丢了,鸭绿江入海口也丢了,特别是1840年以来,东西方列强都是从海上打进来。长期忽略海洋文化、海洋文化薄弱,我们吃了大亏;但是现在不同了,我们在新时代重视海洋文化,那完全可以通过文化IP的思路拓展应用,研发产品,来展现海洋文化、海洋文明。我们国家目前重视海洋文化、发展海洋经济、建设海洋强国,这些大家都不应该忽略。


当然,做文化IP事业,目光不能只盯着大文化,还要注意

出产文化的精品


文化IP产业这些年来出了很多精品,有一些在世界上具有引领的作用,影响很大,而且还有上升的势头,但是题材、素材还需要考虑。

从人类历史来看,精品者胜、劣品者败,创新者胜、守旧者败,所以我们必须要出精品,出创新的产品,可以从我上面讲的五种文化里面找素材。比如故宫博物馆,得天独厚、得地独厚,就是从故宫大宝地里面寻找IP产品的素材。


我讲几个故事。


第一,书法

用毛笔蘸着墨汁在纸上写字,了不起,这是我们中国给世界的伟大贡献,也是中国文化给世界文化的伟大贡献。我讲一个人,叫蒋衡,考秀才中了、考举人也中了,但是考进士不顺利,落榜了。他落榜之后,没有灰心、没有丧气、没有疯癫、没有自杀,而是另选一条路,不走仕途了,做书法。他痴迷于书法,走遍大江南北,足迹遍布大半个中国,哪里有书法名家他就去请教,同别人切磋,又到了西安碑林临帖,发现经书的碑不是出自一个人之手,大小字体都不一样,他就发愿,要用一个人的力,把十三经的经文全部写完,写成书法精品。键户十二年,他隐身扬州一个庙里,不出庙门,吃斋饭,12年闭户不出,写完了十三经62万字。那个时候不知IP为何物,没有出版、有没有拓展应用。


不过蒋衡遇到了三个贵人:

第一个,扬州一个盐商马日管,这人就花了两千两银子资助他把作品装裱出来,裱糊成300册,装帧成50函,一函6册。没有这位富商的支持,他成不了以后的事儿。这里我得到一些启发,特别是企业家对文化事业的支持。

第二个贵人是江南河道总都高斌,他把这300册经送报了乾隆,放在乾清门的懋勤殿,否则乾隆也不知道。

第三个贵人就是乾隆皇帝,乾隆皇帝看了以后很赏识,给他“出版”了,当然跟我们今天出版不一定,而是刻碑,刻了189通石碑,加上一个圣旨碑,总共190座碑,现在立在北京孔庙和国子监博物馆。有一年新加坡的总理非常想要看孔庙和国子监,看这个石碑,我陪他一块看,看过后他震惊得不得了,他说全世界这是最伟大的一个文化产品。由此我就想,他的原作,300册50函的原作和座碑,若把它演化成文化IP产品,我想一定会让更多的人得到文化享受,提高文化自信。


第二,绘画

有人说蒋衡用了12年足不出户写经,是在古代。那我讲讲现代,现代在拉萨有一位著名画家画一幅唐卡,用了整整14年的时间,夜以继日,专注画这幅唐卡,他的作品,成为唐卡艺术的传世不朽之作,这是绘画。


第三,作家

很多IP衍生品是文学作品、作家作品演化而来。我讲一个关于欧阳修的故事,他小时候家里很穷,4岁父亲就死了,他母亲一面持家一面教书,请不起老师,没有纸没有笔,欧阳修拿着苇子杆就在地上练字,欧阳修成为了大家。大家都知道,欧阳修写了很多书,其中有一部书叫《新五代史》,30多万字写了20年,都是他亲自写。后人评价他,说是论道技艺绝世,文才耀后人,言之无文,行之不远。所以欧阳修《新五代史》成为学林的翘首之作。


再讲一个学者,清朝有个段玉裁,举人考上了,进士没考上,他很有学问,经过推荐做了县城副县役,后来表现好,就做了县城县长一级。做什么呢,就是当时打仗他负责军粮和粮草的运输,他非常繁忙劳累,夜里头不能睡觉,但是还点着灯看书写作,后来他觉得不行,就辞职了,46岁辞职了,江苏金台人,回家专门说书著书,一直到81岁故去,集中算算用了差不多50年时间写成一部书——《说文解字》,现在是案头上必备的。一个人花上四五十年时间写一部书,出精品的精神是值得我们借鉴的。


最后说说产品


清朝有人叫唐英,唐英这个人在内务府就是正白旗的家奴,康、雍、乾三代,雍正把就他发到了景德镇,一个包衣去管瓷器,他不懂,因为工匠不足,他下了决心,三年做了一件事情,就是24个字,“用杜门、谢交流,聚精会神,苦心竭力,与工匠同其食息者三年”。我翻译一下,闭门杜户,任何人不见,一切朋友邀请、交友、玩、喝酒、唱歌诗歌拒绝,就跟烧瓷器的工匠同吃同住、同劳动、同休息整整三年,72道制瓷工艺完全学会了,成了陶瓷专家,他主持烧制的瓷器叫唐窑,跟连窑、朗窑齐名。


唐英业余时间就看书,每天到大约四更天的时候才睡觉,写了大约600多首诗和文章,成了现在的《唐英全集》。唐英烧了很多精美绝伦的瓷器,不仅在国内最好,而且在全世界当时也是最好的。那么多美轮美奂的瓷器,用文化IP的思路把它转化一下,我觉得肯定人人喜欢,中国人喜欢,外国人喜欢。华盛顿在餐厅用的都是中国瓷器,路易十四有瓷宫,主要摆中国瓷器。现代人也喜欢中国瓷器。

今天说这么几个例子,蒋衡,西藏人夏如,还有学者欧阳修,作者还有段玉裁、唐英,这四个例子给我一个启发:


文化IP是新兴的文化产业,上是蒋衡,下有欧阳修、段玉裁等等故事,追究历史是文化IP产品生动素材的来源,中国历史文化有大量取之不尽、用之不竭的故事,有志向、有情怀的文化人奋力追求理想,苦心陶冶自己,明性真、心地善、艺术美、格调高的心情境界,迎接文化IP蓬勃发展新的辉煌。谢谢。    


来源: 中国IP展